【考试咨询】安徽教师编制考试QQ群:726224339|微信公众号:安徽人事考试在线 |
安徽教师招考公告|安徽教师历年真题|32学院免费课程|面授班
进入专业测试的考生按安徽省物价局、安徽省财政厅皖价费〔2009〕118号文件规定缴纳专业测试费用(80元/人),领取《专业测试通知书》。考生不按规定时间、地点参加的,视为自动放弃专业测试资格。
专业测试采取结构化面试方式,主要考查报考人员的基本素养、仪表举止和逻辑思维、协调应变、语言表达能力以及教学岗位必备的素质能力等,满分为100分。
为确保应试人员素质,设定专业测试最低控制合格分数线为60分,达不到最低控制合格分数线的,不得进入下一环节。
3.合成总成绩
笔试成绩和专业测试成绩按6:4比例合成总成绩(计算公式:考试总成绩=笔试成绩÷1.2×0.6+专业测试成绩×0.4,四舍五入保留两位小数)。
根据招聘岗位计划数和应试人员合成总成绩从高分到低分顺序(如出现最后一名合成总成绩同分,则按笔试成绩高低确定排序;如《专业知识》笔试成绩仍同分,则以《专业知识》试卷中的主观题部分得分高低确定排序),按1:1的比例确定参加体检和考察的人员名单,并在相关网站上进行公示。
㈢体检
体检工作按《关于进一步规范全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体检工作的通知》(皖人社秘〔2013〕208号)等有关规定执行,体检标准参照《关于修订<安徽省教师资格申请人员体检标准及办法>的通知》(教秘人〔2004〕56号)、《关于进一步做好教师资格认定体检工作的通知》(皖教师〔2011〕1号)执行等文件执行,由舒城县人社局统一组织,体检费用由考生自理。体检工作结束后,由体检医院出具“合格”或“不合格”的结论性意见,并加盖单位体检专用公章。
体检时间另行通知。考生不按规定时间、地点参加体检的,视为自动放弃体检资格。因体检不合格等原因出现缺额的,按照考试合成总成绩从高分到低分依次递补,最多可递补两次。
㈣考察
考察工作在舒城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指导下,由用人单位主管部门和用人单位组织实施。根据拟聘用岗位的要求,采取多种形式,全面了解掌握考察对象在政治思想、道德品质、能力素质、遵纪守法、廉洁自律、岗位匹配等方面的情况以及学习工作和报考期间的表现,同时要核实考察对象是否符合规定的报考资格条件,提供的报考信息和相关材料是否真实、准确,是否具有报考回避的情形等方面的情况。
根据《关于加快推进失信被执行人信用监督、警示和惩戒机制建设的实施意见》(皖办发〔2017〕24号)等文件精神,考察结束时考察对象仍属于失信被执行人的,考察环节不予合格。
因考察不合格等原因出现缺额的,按照合成总成绩从高分到低分依次递补,最多可递补两次。
㈤公示
体检、考察均合格的拟聘用人员名单,在相关网站公示7天。经公示无异议或公示结果不影响聘用的,即履行聘用手续。对违反公开招聘规定或未能在2019年8月31日前提供招聘岗位所要求的相应层次学历、资格等证书及相关证件、材料的报考人员,取消其聘用资格。对公示结束后出现岗位空缺的,不再递补。
㈥选岗与聘用
⒈选岗
聘用对象由舒城县人社局组织分岗位按合成总成绩从高分到低分顺序自主选岗,选岗时间另行通知。对未在规定时间内参加选岗的考生,视为自动放弃选岗资格,由组织统一分配。
⒉审批
公示与选岗结束后,由用人单位主管部门拟出聘用报告,连同《舒城县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聘用审批表》,聘用对象考察材料、学历、资格等证书和相关材料,按人事管理权限报舒城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审批。
⒊聘用
根据《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国务院第652号令)、和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人事厅关于在全省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意见的通知》(皖政办〔2006〕13号)规定,招聘单位须与受聘人员签订事业单位聘用合同,确立人事关系。新聘用人员纳入事业编制管理,实行国家统一规定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工资福利制度。对未在招聘单位规定时间内报到上班的人员,取消其聘用资格。
事业单位新进人员按规定实行试用期制度,试用期包括在聘用合同期限内。试用期满经考核合格的,予以正式聘用,并须在聘用单位服务期满5年方可流动;不合格的,取消聘用。
六、招聘纪律
本次招聘考试严格遵照《安徽省人事考试工作规则(试行)》及保密、回避等相关规定,坚持客观、公正、科学、规范的原则,严肃考风考纪,严格实行考试责任追究制,确保招聘考试公平、公正、规范、有序地进行。
为增强招聘工作的公开性和透明度,落实报考者和社会各界对招聘工作的知情权和监督权,舒城县纪检监察部门对招聘工作实行全过程的监督检查,并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凡因弄虚作假或虽通过资格审查但与实际招聘条件规定不符合的,一经查实,即取消考试、聘用资格。
七、有关事宜
本公告由舒城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解释。
报名结束后,与本次招聘工作有关的信息将在舒城县人民政府网、舒城教育信息网公布,本次招聘考试,舒城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舒城县教育局不指定任何教材、复习资料,也不举办、不委托举办任何形式的辅导和培训活动。
政策咨询电话:0564-8689053(县人社局)
注:本站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转载请保留出处及源文件地址
相关推荐